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资治通鉴>那些道儿> 第二十一章:巫蛊之祸:汉武帝心中永远的痛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巫蛊之祸:汉武帝心中永远的痛 下(1 / 2)

【子弄父兵】

太子造反,一开始还是蛮顺利的,太子的门客抓住江充,并且杀了江充的帮凶韩说,烧死了胡巫。并且把一切事情报告皇后,调发皇家的马车,打开武器库,调动宫中的侍卫准备起事。可惜的是这个石德只是个有想法,没有头脑的主。这个时候,所谓的太子少傅却没有给太子工作计划,所以太子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个人觉得这时候太子面临以下几个选择:

上策:一不做、二不休,封锁宫门,不让大家出去。然后就说汉武帝已被奸臣所控制,自己奉汉武帝密诏登基,尊奉武帝为太上皇,起兵勤王;然后趁汉武帝来不及准备,带兵直扑甘泉宫,去控制汉武帝。这是一锤子买卖,如果成功的话,就可以直接逼迫汉武帝禅位,从而控制朝政,一劳永逸。可惜太子刘据不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没有太宗的手段,也没有太宗的智囊;话又说回来,汉武帝也不是唐高祖,会那么容易受李世民的摆布。如果刘据真的用这个方法,他获胜的把握也是不大的,但是至少他也轰轰烈烈的战斗过。

中策:带着江充的人头,让人把自己捆了去汉武帝那里负荆请罪。由于太子的起事比较仓促,没有足够的准备和军队以及大臣的支持,所以这可能是个保命比较好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的副作用是,由于太子有了矫诏的事实,而且擅自杀了皇帝卿点的大臣,太子之位很有可能会被废。

下策:封锁长安城,深沟高垒准备和汉武帝一决高下。实际上这个方法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因为以汉武帝的号召力,只要他的旗帜一到,太子集团就会土崩瓦解。

可惜的是太子选择了下策,而且他的实际的举动非常的混乱,他既没有控制住局势,也没有控制住几个关键的反对派。第一,他让一直和他为敌的太监苏文逃出了长安。苏文一到汉武帝所在的甘泉宫,就气急败坏地和汉武帝说:“太子谋反,长安大乱。”这时汉武帝虽然迷信,但是他不愧是个明君,脑子还是很清醒的,他深知太子为人从来谨慎、小心,一定是被江充逼急了才铤而走险的。他还是留了条退路给太子。汉武帝说:“太子肯定是被江充这小子吓傻了,所以才出了变故。(‘太子必惧,又忿充等,固有此变!’)”

对于这个事情,我一直觉得疑惑。汉武帝那么聪明的人,他肯定知道江充和太子之间的矛盾。他一方面一直以来对太子充满信任,而另一方面又给江充无限的开火权去处理巫蛊事件。可能他的内心深处,在他的潜意识中,他不想杀太子,但是还是是希望江充可以找到一些对太子不利的证据,他好有理由让他自己下决心去废了太子。

说回汉武帝,他叫来一个使者,让他去召太子前来对质。可是太子唯一活命的机会,就被这个不靠谱的使者给断送了。使者跑到长安城,不敢进去,溜达了一圈就跑回来说:“太子叛乱已经确切无疑了,他不仅不肯听召,还要杀了我呢。”使者就差说:“我也不知道怎么逃回来了。”汉武帝一听之下,暴跳如雷,也不仔细想想,如果这个使者真的和太子对质了,已经谋反的太子,怎么还可能让在长安跑了一圈的使者回去。

这时候,又一个关键人物逃出了太子控制的长安城,他就是百官之首的丞相刘屈牦。这个刘屈牦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说起来还是三国时期大汉皇叔刘备的祖上,论辈分是汉武帝的侄子,也算得上是皇家的宗室。刘屈牦支持的是汉武帝的另外一个儿子,昌邑王刘髆,所以太子让刘屈牦逃出京师也是个大失误。刘屈牦逃得匆忙,连印绶都丢了,他还是赶忙先派长史到汉武帝那里去汇报局势。

汉武帝问:“丞相在搞些什么啊?”

长史说:“丞相封锁消息,不敢发兵。”

汉武帝大怒:“丞相他搞毛啊,太子起兵谋反,事情那么紧急,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了,保密个毛啊。(《资治通鉴卷二十二》:‘事籍籍如此,何谓秘也!’)丞相难道就那么不给力,他就没有周公的风范,去诛管、蔡的叛乱么?”于是赐丞相诏书,让他平灭叛乱。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汉武帝还是显示了他雄才大略的风范,他给丞相刘屈牦指定了平叛的方针:“捕杀叛乱者,我自己会赏罚分明;用牛车作为掩护,不要和叛军短兵相接,做过多的伤亡;谨守城门不要让叛军冲出长安城。”他的指令有三层意思:第一,捕杀叛乱,不要手软,也不要担心和太子对峙,我会明确赏罚的;第二,由于叛军是急忙凑成的乌合之众,肯定希望乘乱速战速决,你只要把他们围起来,不要短兵相接,只要相持住,叛军就会溃灭;第三,叛军一旦失败,就会想办法突围长安,所以丞相一定要守住城门,不要让叛军和太子逃出长安,汉武帝可不想太子逃出长安,又节外生枝。汉武帝接着,移驾到长安城西面的建章宫,诏发长安附近诸县的驻军,让丞相统领去平叛。

和汉武帝井井有条的布置相比,太子那里就显得非常的没有头绪。作为太子的智囊,他的老师石德敢于鼓励太子起兵,勇气绝对是有的,但是他没有很好的规划策略也是有重大责任的。太子这时候才想起要给天下一个说法,要给起兵找个合法的理由,于是宣告文武百官说:“皇上在甘泉宫生病了,被人所困,我怀疑已经发生变故,奸臣想要乘机作乱。(《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帝在甘泉宫病困,疑有变;奸臣欲作乱。’)”然后太子矫诏、派使者假传圣旨,释放长安的囚徒,让石德和宾客张光等率领;另外派长安的囚徒如侯持符节去长水和宣曲调已经投降汉朝的匈奴骑兵来长安支援。虽然太子也做了一些紧锣密鼓的安排,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明显得看出他们父子水平的差距了:

第一,太子说的话是模棱两可,“疑有变”,是怀疑:汉武帝可能发生变故了。如果这时候大家看到汉武帝活生生的出现,那么太子的怀疑就会宣告破产,太子起兵也就会失去合法性。第二:太子起兵的原因是:“奸臣欲作乱”,所以要起兵平叛奸臣。这个理由也是可行的,可是这个奸臣是谁?如果是江充的话,江充已经被你杀了,是不是平叛的工作应该结束了。如果是其他人的话、那么奸臣到底是谁,是太监苏文还是丞相刘屈牦?他们犯的是什么罪,需要怎么处置?如果没有明确所指的话,那么师出无名,怎么让百官信服跟着一起起兵呢?第三:太子刘据最失败的地方是,他没有给自己一个名份,一个说法;也没有给大臣们一个名份,一个说法。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太子到底是以太子的身份、勤王的身份、还是登基作为新皇帝的身份发的指令?跟着你起兵的部队受的是汉武帝的指令、太子的指令、还是新的君王的指令行动的?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他的起兵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太子自己这时候也没有搞清楚他的敌人是谁。他始终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当他决定起兵孤注一掷的时候,他的敌人已经不是江充,更不是苏文这些小人了,而是大汉武功第一的汉武大帝。他在叛乱、在革命,可是他在革谁的命他自己都不知道。叛乱中的太子还是活在汉武帝的阴影里,他的手段还是矫召,还是以汉武帝的指令来行事。可是你用假的汉武帝的指令来革真汉武帝的命,那不是天方夜谭么?真汉武帝的圣旨一发布,他的这些假圣旨不就都变废纸么?由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太子得不到军队的支持,他只能发动囚徒来起兵。可是这些囚徒都是乌合之众怎么可能和正规军作战呢,我们用屁股思考都可以知道这些囚徒部队的结局?

实际上太子还是想到了一步妙棋的,就是发动胡骑。这支胡骑部队是投降汉朝的匈奴人组成的部队,他们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一旦他们支持太子的话,这么这场战还是有得一打的。结果是太子派来的符节果然调动了胡人,胡人的部队果然向长安进发。可惜的是,太子把一步绝妙的棋给下臭了,那么重要的事情他居然的派了个没有任何职务的囚徒去办。

结果是,侍郎马通受命来长安,知道太子调胡骑支援这件事情以后马上追赶上去,将如侯逮捕、并处死,同时告诉胡人如侯的符节是假的,不能一个囚徒的调遣。于是马通自己带胡人骑兵开向长安,太子调来的兵,变成了打太子的部队。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去去调胡人的是太子自己,甚至是身居少傅的石德的话,效果肯定会比囚徒要好得多,至少不会那么容易被马通摆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