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资治通鉴>那些道儿> 外二章: 中国历史名将 悲催的全能兵神吴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外二章: 中国历史名将 悲催的全能兵神吴起(2 / 2)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一天武侯和吴起一起坐船顺着西河向下。武侯年少,沉不住气,说:“多壮美坚固的河山,这真的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一听心里老大的不痛快,什么魏国的瑰宝,不是我老子和你老子一起一刀一箭从虎狼般的秦国打下来的啊。你倒是好,以为是老天爷给你的啊。无论如何吴起跟曾老夫子还是学过几年的书的,马上就搬出了仁德治天下的的大道理,说:“国家的瑰宝不在于天时地利,而在于德政。当初三苗部落,左有洞庭,右有鄱阳,不修德义,被大禹灭了;夏桀都城,左有黄河、济水,另外三边环山,不修仁义,被商汤驱逐了;商纣的国家,左面有孟门,右有太行山,常山在北面,黄河在南,不修德政,被武王杀了。所以国家的瑰宝是德政是人民,不是险要的地形。如果您小哥不修德政,这条船上的人都可能成为你敌国的人。(《资治通鉴》:‘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吴起张口就仁义道德,一套套的,真的是个好学生,如果他能跟着曾老夫子多学十年的话,说不定我们的历史上就会少了一个兵神吴起,但是会在孟子之前多一个大儒呢。

吴起的话说的是很在理,可是最后一句话:“舟中之人皆敌国也!”,却暴露他只求成功,不求忠诚的本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大概没有在想,自己也在船上,那么他也可能成为魏武侯的敌人。大家可以把自己放在魏武侯的角色中考虑一下,虽然吴起在劝武侯行仁政的话句句在理,但是这种如芒刺在背的感觉是每个领导都受不了的。而且对于领导来说一定是喜欢无条件忠诚的手下,不管自己行不行仁政,至少心腹大臣可以“文死谏,武死战”。而不是一出问题就“舟中之人皆敌国”,尤其想到这个可以“杀妻求将”的天下无双的兵神吴起如果来反对自己,自己够不够打是个大问题啊。所以我相信,这时候武侯就开始怀疑起吴起的忠诚度了。所以武侯只是若有所思的回答了一个字:“善!”

在魏武侯的时代,吴起开始卷入了很多政治事件中去,也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魏国设置国相,魏武侯就选了田文。吴起听说后很不爽,心想这下又不能公卿回卫国炫耀了。

于是他就找到了田文说:“我们来评评谁的功劳大,如何。”

田文说:“好啊,来吧,俺接招!”

吴起说:“领兵打仗,让士兵卖命,敌国不敢打我们的主意,你比的了我么。”

田文说:“俺不如你。”

吴起说:“治理百官,亲善百姓,使仓库充实,你比的了我么。”

田文说:“俺不如你。”

吴起说:“镇守西河,使秦国不敢向东进犯一步,韩国、赵国向我们臣服,你比的了我么。”

田文说:“俺不如你。”

吴起非常鄙夷的说:“你什么都比不了我,凭什么职务比我高,这是什么逻辑啊?”

田文不紧不慢的说:“如今国君年纪小,国家多疑难,大臣不能齐心归附,百姓不能信服,这个时候老大选二把手,是选您呢,还是俺呢?”

吴起沉默了半天才说:“这个职务归你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除非是强权大领导,一般如果领导没有太强的控制力的话,在“主少国疑”的阶段,老板对于二把手的选择第一原则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有多么的忠心。大部分领导这时候会选一个忠心的文臣,而不是一个能力超群的武将。尤其是吴起所作所为,和他的简历是很难让魏武侯彻底放心的。武侯一定会担心如果再让吴起当国相,军权、政权一把抓的话,那么二十年之后国家姓魏还是姓吴就说不清楚了。

在任何国内的企业或者部门中工作也一样,如果你的目标是层层往上爬,甚至是做到一把手或者二把手的话,那么展示忠心就是第一要素,在中国忠心是比能力更重要的因素;如果只是想成为独挡一面的“爪牙之士”,那么可以尽情的释放才能吧。

田文去世以后,魏武侯还是没有把国相的职务给吴起,而是把国相的职务给我一个叫公孙的人,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这个公孙。这个公孙可没有田文的气节和自信,他一上台就担心吴起对他的威胁。这时候公孙的一个仆人就给他策划了一场戏,这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家庭伦理政治剧了。

他先让吴起到他家来做客,让吴起看到公主对公孙百般虐待、百般蹂躏,把个吴起看得心惊肉跳。心想还算好当初我的糟糠之妻不是个母老虎,不然的话还真不知道谁杀了谁求将了。

然后公孙就到魏武侯那里说:“吴起是个有能力的人,不过我们的国家小,而且吴起带的河西地方和秦国接壤,老是要和秦国往来,我怕吴起没有长留的心思。主公您可以尝试把女儿嫁给吴起,如果吴起没有久留之心的话,一定会辞谢的。”

实际上如果魏武侯有他老爸一半识人用人的本领,就不会相信这种鬼话。那时候吴起已经在魏国呆了二十多年,为魏国打了七十几仗,可以说他已经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魏国。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啊,怎么可能没有长留的心思呢?再说如果不想留的话,把女儿嫁给别人又有什么用,即看不出忠心,也无法留住人。如果吴起真的走了,到时候他再多杀个把老婆也太容易了,这不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么。可是从武侯的内心来说,他对吴起是即敬又怕,即爱又恶,所以他很下意识地就接受了公孙的狗屁理论,派人找吴起去提亲。而吴起早已经被公主人妻的气势吓破了胆,听说要给公主提亲马上就吓得不停地推辞,说什么也不答应。

后来的局势变化就如同公孙的仆人设计的一样,武侯开始猜忌吴起。而吴起也像之前在鲁国一样,虽然政治斗争手段一般,但是敏锐度还是有的,他看出了武侯对自己的态度变化,怕被砍脑袋,就逃出了魏国,投奔去了楚国。

【晚期:楚国变法成就霸业】

吴起和孙武的不同是,他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有很多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他也充分的给我们的历史留下的很多值得书写的华丽篇章。他的成功不仅仅在军事上,在政治上也可以称得上是先秦改革变法的先驱,后来商鞅在变法的时候就借鉴了很多吴起的成功经验。

吴起逃到楚国以后,楚悼王早就听说过吴起的大名,马上就任命他为国相,并且让吴起主持改革变法。吴起变法的核心在于富国强兵,他严明法纪,裁减不必要的官员,废除王族中的远亲,省下国家的预算来安抚奖励为国征战的将士,增强军队;并且吴起还排斥了那些纵横游说的无用言论。

于是楚国在吴起的治理下国力大增,向南平定百越;向北灭了陈国、蔡国,并抵挡住韩、赵、魏的扩张;向西进攻秦国,各诸侯国都怕楚国的强大。而吴起由于对内采用了高压严酷的管理政策,所以楚国的很多王亲贵戚、公卿大臣都十分怨恨吴起。

好日子不长,几年以后楚悼王死了。贵戚大臣作乱,攻打吴起。吴起一看走投无路就只能跑到的楚悼王的尸体边,高呼:“我让你们看看我怎么用兵的。”就趴楚王尸体上面,大叫:“大臣叛乱,刺杀楚王”。攻击吴起人追到了楚悼王尸体处,就乱箭齐发,把吴起和楚王的尸体一起射成了刺猬。等到楚悼王归葬以后,楚肃王即位,命令楚国的丞相处理射楚王尸体的事件。因为射吴起而射中楚王尸体而被灭族的就有七十多人。这就是著名的“射吴起,中王尸”的故事。

《吕氏春秋》赞扬吴起的智谋超群,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还是会办法自己帮报仇的,天下也只有吴起了。

吴起人生就在这出惨剧中谢了幕。

太史公司马迁是这样评价吴起的:“吴起向魏武侯讲地理形势险要,不如给人民施以德政的道理,说起来头头是道;然而一到楚国执政就刻薄、暴戾、少恩,因此还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可悲啊!”太史公可谓是一针见血,吴起他在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带兵或者处理政务的时候很少在意道义性,只是在意目的性,从而他的行为就会显得刻薄、残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就成为了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个人看来,吴起他的战争理论能力;训练士卒能力;领兵打仗能力;处理政治事务的能力几乎全部可以打满分,他可以可是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全能战士了。可是他的一生也是悲催的,他为他每一个工作过的国家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做出卓越的贡献,他希望找到一个可以施展报复和才华的舞台;可是每一次他在被利用完以后,就在政治斗争中被排挤、被猜忌,直至被乱箭射死。所以,这个兵神是悲催的。

我个人给吴起一个综合评分(军事理论:99;训练:100;统御力:100;实战:100;武德:85;)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