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资治通鉴>那些道儿> 第三章: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事情是什么 – 关于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事情是什么 – 关于礼(1 / 2)

第三章: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事情是什么–关于礼

好了婆婆妈妈废话了那么多了,我们开始进入一些实质性的内容中去。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在文章中对于《资治通鉴》的原文部分,除了特别需要以外就不再引用原来的古文,而直接用白话文表述。

《资治通鉴》开篇第一段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这就是战国时期的魏、赵、韩三个诸侯国,全书从这里开始了他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的絮叨,历史上把这个事件也代表着战国时期的开始。

马上司马老先生对于这件事情大发感慨,臣光曰:(司马老先生总是这么谦恭而又谆谆教导,这个我们就保留),“我知道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摆正名分。什么是礼教?就是法纪。什么是区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别。什么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感谢柏杨老先生的翻译,本人的古文水平也就是能看懂,可以糊弄糊弄自己,如果说翻译的准确和文字的优美那肯定给柏杨老先生提尿壶都不配,所以就直接引用他老人家的翻译,后面就不再特殊注明了。只有有的语言组织可能觉得80后,90后的比较难理解的,我就改成稍微修改了下。不是有句话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但是如果巨人太高了爬不到他的肩膀,那么暂时先爬到人家的腰眼上也是有帮助的。

所以司马老先生给我们的第一课就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维护所谓的礼教、法纪;区分名分和地位。从现在开始我们将遇到很多让人真心头疼的概念,第一个:什么是礼,礼是个什么货?对于这个笔者也不是这方面的学者专家,甚至连个入门汉都谈不上。这个东西学术上的分析还是让易老师在“杯具啊杯具”的叫声中去讨论,我在这里只是简单的说一下,大家大概知道就可以了。

礼,在孔老二(孔老夫子他在儒家排老大,但是他在家里排老二)宣扬的是“克己复礼,仁也。”,就是说克服私欲,恢复礼制,国家就能实现仁政了。所以礼是一种规章制度,他包括礼节上的制度,也包括政治,和法律法规上的制度。对于儒家来说比较喜欢用礼、和道德来解释和宣扬这些规范。在鲁国学者左丘明主编的《左传》中,明确表达了这一个思想:“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夫礼,所以整民也。”“经国家,定社稷,”主要是整治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序民、整民,”便是对人民的统治,礼的工具性作用,说得明明白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