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北汉燕王> 第四百四十三章 九曲黄河万里沙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三章 九曲黄河万里沙 二(2 / 2)

庞统的话,并不能瞒过所有的北汉军民,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人,都知道洪流退去的真正原因,但是没有一个人对庞统的话表示异议,所有的人都沿着庞统给出的思路。团结一致的举起了右手,齐声呼喊着:“大汉必胜!大汉必胜!!”

数里之外的另一座山顶上,敖烈面无表情的迎风站立着,纯白的照夜雪龙驹乖巧的立在他的身后,没有发出任何一点异响来影响敖烈的思绪。吕布和赵云一左一右站立在敖烈两侧,双眸中都透着几分凄然的神色。没能找到司马懿,让司马懿一手策划了这场毁灭性的灾难,谁的心中都不好过,百里的距离虽然并不太长,可黄河之水被掘开之后冲刷而过的宽度却是相当惊人的。百里长,百里宽,在方圆百里之内,经过这一场洪流之后,相信将不会存在任何的生灵了。

无数的良田被冲毁,洪流趋于平静之后的流向,也会对下游的百姓造成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庞统为了挖掘散水渠,强行拆迁的房屋和田地。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而且敖烈还要考虑到在洪水泛滥之后,这方圆百里之内随时可能爆发的瘟疫,以及后续安置失去家园的百姓等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妥善的解决,不但会给北汉的子民们带来恐慌,还会影响到北汉的声誉,这一连串的损失。每一项看上去都不算太过巨大,但是当这些损失叠加到一起的时候,这份损失。已经超出了敖烈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司马懿,本王若不能将你千刀万剐凌迟处死,誓不为人!”敖烈铁青着脸,一字一顿的说道。

正当吕布和赵云不知该如何开口劝慰敖烈的时候,庞统带领着数十万北汉军民们的高呼声清晰的传来,“大汉必胜”的呼喊声,在数十万军民的齐声呐喊之下,穿过空间,传进了敖烈的耳中。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喊,最终让敖烈脸上的铁青之色化开,一丝欣慰之色,爬上了敖烈的脸庞。

吕布不失时机的对敖烈说道:“二弟,你听到了么?这场涝灾倒也并非全是祸乱,至少,我军的凝聚力更强了。”

赵云也点着头说道:“是啊,墨寒师兄,凡事都有好的一面。我军长久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将士们心中难免会滋生出自大、自傲之情,相信经过这一次的灾害,将士们的心灵都会经过一番洗礼,从长远角度来说,是有利于我军的。”

在两人的劝说下,敖烈的心情好转了一些,轻叹着说道:“没错,我军在经过这次灾害之后,意志力必然会比以前更加强大,军魂的信念也会更加坚定。只是可惜那些被黄河之水冲毁的地区了,凡是被洪水淹过的地方,短时间内都不能在种植粮食作物了……”说到这里,敖烈的话忽然一顿,脑海中一道灵光闪过:不适合种植粮食,但不代表这块地区就要荒废下去啊,黄河的河水中富含沙土,在洪流的带动下,方圆百里的地区肯定是不能继续种植粮食的了,但是却能种植适合在沙土上生长的作物啊,比如说最适合在沙土上生长的药材知母、被誉为万寿果的花生等等……这些作物的种植,在后世是很普遍的,但是在汉代,人们的思维却受到了世代的限制,认为只有良好的土壤才有种植的价值,殊不知一些植物,是只有在沙土上种植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的。

一道明悟在敖烈的心头升起,难怪后世的人都称黄河为母亲河,除了黄河悠久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之外,黄河本身的作用,也是被称作母亲河的另一重要因素,依靠着黄河岸边,开发出一些适合在富水土壤和沙地上种植的作物,不也是黄河对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吗?

想到这里,敖烈的心情瞬间好转了许多,转身跃上照夜雪龙驹的马背,对吕布和赵云喊道:“大哥,子龙,咱们快回去,某想到了一些事情,必须要和丞相他们探讨一下,如果某的设想能够实现的话,咱们今后可是又要多一条生存之道了。”

一句话说完,敖烈便急不可耐的策马奔下了山坡,让吕布和赵云面面相觑,完全搞不明白敖烈为何会忽然间变的如此高兴。不过,敖烈的话,很少会说错,这是长久以来经过事实检验得出的结论,既然他这样说了,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因此,吕布和赵云相视一笑,各自跨越上自己的战马,带着龙骧重骑和百战血杀追随着敖烈的背影,一路疾驰下了山……(未完待续。。)

ps: ps:说一下,花生是在明朝才传入我国的,大琨不是不知道,只是在写小说而已,希望那些熟知历史的朋友,不要拿这件事批斗大琨。不知不觉又要11点了,唉,大琨这段时间太忙了,对不起大家了,大琨都不好意思了,中秋前后一定狠狠爆发一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