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明朝第一弄臣> 第462章 历史的尘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2章 历史的尘埃(2 / 2)

“后生可畏啊。”戴子言又是一声长叹,“单以这船本身来说,老头我只有惊叹的份儿,别说老朽了,就算是当年的先祖,也完全不曾想过,车船还可以这样改造……神乎其技,神乎其技啊!”

“这传动装置倒也罢了,再怎么精巧,老头是个外行,也不过看个热闹。”感叹良久,戴子言话锋一转,却是向谢宏提问道:“如今的江南也好,甚或是永乐年间也好,大明造出来的海船,形状大都方正,后生,你可知是何缘故?”

“大抵是为了稳定姓吧?”谢宏不太确定的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在外形上,宝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方正,后世的资料中,说宝船长四十余丈,宽十八丈,用方正来形容,那是一点都不会错的。

“不错,稳定抗风浪,装载量也要足够大,正是宝船设计的初衷,不过,到了现在却有些不同了……”老头苦笑着问道:“在方正之外,福船的特点,还要加上一个船底浅,呵呵,你可知这是为什么?”

“是为了容易入港吧。”还能为了什么?船的重心越低,船就越能抵抗风浪,只有那些江河上航行的船只,才会尽量让船底浅些,目的是避免搁浅。

海船这么做,除了不懂行之外,答案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强对港口的适应姓。

江南人当然不会不懂行,朝廷的船坞、船队虽然都荒废了,可私下里的海贸却欣欣向荣,这一点,由谢宏打劫的收获就完全可以证明,所以,原因只能是他说的那个。

“不错,永乐初年,天下承平未久,鞑虏的入寇使中原凋敝,很多技术都是失传,所以,宝船的建造也是从头摸索的,最后虽然顺利成行,但实际上,宝船的远航能力却是有待商榷的,不过那也不要紧……”说起那些年代悠远的故事,老船匠也是一脸追忆和憧憬。

“戴家先祖曾经参与了宝船的建造,几次航行之后,也是意识到了问题,并且向上峰提出了改进意见,也得到了接纳甚至已经……可谁想到……唉!”

戴子言先是追思,进而激动起来,可最后,还是以一声长叹作为终结,他话犹未尽,可谢宏却是知道他想说些什么。

海禁,这个万恶的政策打断了华夏文明探索世界,以及向外开拓的进程。

宝船确实不适合远航,尤其是跨越大洋的远航。不过,从后世的资料中来看,郑和的船队到达的地方却很多,横跨印度洋到达非洲,穿越爪哇海,班达海以及帝汶海到达澳大利亚,甚至还有郑和分舰队到达美洲的说法。

这些资料似乎相互矛盾,不能用作实证。

但谢宏却不这么想,见识过明朝工匠真实水平的他,可以很确定的说出一个答案:那就是在几十年的开拓中,大明的海船也在不断改进,到了郑和远航的末期,很可能已经出现了适合远航,和现代船只理念差不多的帆船。

到底有没有,从后世是很难查证了,海禁以及郑和海图的销毁,再加上后世鞑虏的文字狱,将真相彻底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留给人们的只有怅然。

不过,从面前这个老匠人的话语中,谢宏的猜想却是得到了证实。

当年建设海船的船坞远不止一两处,每个地方更是名匠云集。几十年的航海开拓,七次出航返航,海船会没有丝毫改进?

谢宏真的不相信,以华夏文明的伟大,只要自家锐意进取,那就没有华夏人做不到的事,改造海船这点小事又能算得了什么?

要知道,永乐年可是一代雄主引领的大时代!在那个时代里,压制时代进步的那些士大夫,还远远没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其实,你这船,若是不算内里这些机关,老头我是见过的,尽管见到的不是实物,只是祖先笔记中的图形,可大体上却是不差的……却没想到,在有生之年,真的能见到这样的海船,老头就算马上就死,也能闭眼了。”戴子言的声音有些哽咽,可语气中却满怀着骄傲。

“那你还说什么可惜?不是老糊涂了吧?”江彬有些不满的嘟囔着,对戴子言适才的言辞依然耿耿于怀。

“确是可惜了。”老头摇摇头,依然咬定原本的话不放。

“那你倒是说说,哪里可惜,可惜什么?”刀疤脸有点火大,嚷嚷了起来。

谢宏本待阻拦,可见到戴子言似是有话要说,他也很有兴趣,干脆就任江彬和老头对质起来。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