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八零女书记> 八零女书记 第6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八零女书记 第66节(2 / 2)

老两口愁得半夜没睡。

贺群想不通,“你说这孩子怎么想的!我寻思着结婚几年了,我也没逼过她赶紧生孩子,就怕她火了,来一句‘不生了’。造孽啊!我怎么生了这么一个不省心的孩子!”

姜韶波也想不通,“这孩子怎么回事呢?还有小宗,他怎么能同意的?啊?你说,还悄悄的就去结扎了!一个男人怎么能结扎呢?”

贺群又不乐意了,“咋了?他做出一点牺牲就不行了吗?男人结扎容易又简单,不比女人结扎好啊?”

“唉,你这人!你不是不同意的吗?”

贺群气呼呼的,“我这个妈说的话她从来不听!不行,我得问问亲家母的意思,我就不信张兰莛能同意!”

“哎呀!你可别问!别给她们婆媳制造问题,她既然这次跟我们说了,过几天肯定要跟亲家说的。你啊!”姜韶波沉重叹气,“你别给姑娘添乱。”

贺群要气哭了,“你说,这让我怎么跟人家说?她要是过了30岁还不生孩子,别人还不知道要怎么说呢!”

“还能咋说?女婿说了,都推他身上。他俩都这么说了,还能咋地?”

贺群憋着一肚子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跑过去找姜明光,连说带哭的,总之就是不同意。

姜明光也头疼了,“妈,你放开思想,要孩子会影响我工作。”

“工作工作!你还想当多大的官?当市长还是省长?”贺群没好气的说。

宗齐光给岳母泡上一杯好茶,“妈,没准明光以后还能当个市长、部长呢。”

“你啊!你们年轻人到底怎么想的?小宗,妈是为了你们着想,你们现在二十多岁,是不觉得孩子有什么好的,等你们四十岁、五十岁呢?别人都有孩子、以后还有孙子,你俩啥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呀!”贺群一句三叹。

“还是忙工作啊,工作是做不完的。那总理呢?总理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一点也不妨碍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说的你好像能做总理一样!”贺群气得没办法,又不能骂她,只能自己生气,“好好好,你俩主意大,我管不了你俩,反正你不后悔就行。”

姜韶波则单独找了宗齐光谈话。

对于女儿女婿先斩后奏的做事方法,姜韶波也没有办法,也只能深刻检讨为什么把女儿教育成了这样,请女婿理解。

宗齐光说:“爸爸,不要担心,这是我和明光一起做的决定,我们深刻的思考过了要孩子和不要孩子的两种情况,我们都同意不要孩子,这是我们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爸爸,我爱明光,我不会后悔。”

姜韶波叹气,“是你结扎了,你要是后悔,只怕也不管用。”

“对,我就是这么考虑的。”宗齐光坦然的说:“我爱明光,我不舍得让她经受手术的疼痛。我对她的爱不需要用孩子来维护。”

姜韶波既迷茫又震惊,“好好,只要你俩考虑清楚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明光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当初她出生的时候,我高兴得不得了。而你们这辈子都体会不到成为父母是什么快乐了。这对你们来说,是损失。你们只要能接受这种损失,我就没话说。”

跟自家父母摊牌相对来说还不算艰难,姜明光寻思着,主要是只是宗齐光结扎了,她又没做结扎,过几年就是后悔了也不是没可能,姜韶波贺群的反对力度就不怎么强烈。女婿不行也不是个事,换个女婿想来他俩也没啥大意见。

再说了,说完第三天,俩人就赶紧出发去蒲宁市了,父母有再多不满她也听不见。

不免为自己的机智点赞,得意洋洋。

皖省就在江省边上,家具家电早就叫了货车搬去了千灯镇,两人轻松启程。

新官上任嘛,还是要跟顶头上司、上司的上司见个面,开个会的。

有陈书记出面,这也不是个事。

陈书记高升了,也更忙了,整天开不完的会。他也刚上任不到两个月,还很新鲜热辣,刚摸顺了市区几个区、下面几个县的大致情况。

总而言之,一个字:穷。

如果需要两个字,那就是:很穷。

其中长宁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均收入不足150元。

镇党委书记说起来就是个“芝麻官”,权限还不如县妇联主任呢,一个镇也没多少人,能有两万人都算是大的镇子了,再往下去就该是村官。但重点在于是要考察一个基层干部全面治理一个地区的能力,陈书记也比较谨慎,担心一下子给她一个县,她忙不过来,要抓瞎。

“蒲宁市穷啊,工作不好做。”吃过饭,陈书记开车送他俩回宾馆。宗齐光坐了副驾,陈书记和姜明光坐车后座。

“陈叔叔辛苦,又要到处找项目了。”

“项目嘛,现在我不是主要跑腿的了,我是把关的。把关也难,要考虑的问题太多。首先要确定发展方向,像香港那样,有良港也行,不过蒲宁的港口不怎么样,又不上不下,上面有连港,下面有沪城,交通也不方便,港口难做,不然要是做港口,是最方便的。”

这方面过于专业,姜明光不懂,不懂的事情不能乱说,再说了陈书记心里肯定有数。

“那陈叔叔是有什么方向吗?”

“保守的就是做海产品的养殖和加工,以后还要做深加工。养殖场搞起来难度不大,很多地方都在做,并且也做的不错。不过要搞我们的拳头产品,这样才能站稳脚跟、占领市场,你说对不对?”

那当然是“对对对”啦。

“您说的对。”

“前任干了几年,光顾着搞基建了,基建搞的还不错,我接手后按照原有的规划继续做下去,这方面倒是比较轻松的。就是家底儿薄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陈书记叹气,“老百姓就是几个字,‘衣食住行’,对吧?没别的奥妙。大事要抓,小事也要办,小事就要靠你们这些基层干部了。”

明白。姜明光点头,“陈叔叔放心,我绝不给您拖后腿。”

陈书记笑了,“你我是不担心的,就是你们那个县委书记有点难搞。县长和书记的资料你看了吗?”

“看了。朱县长比较保守,踏实,还行。曲书记比较精明。”

“老曲那是滑头!”陈书记哼了一声,“他倒是不会给你穿小鞋,就是吧,可能不怎么支持你。”

这就有点麻烦了。她寻思着,陈书记是想换掉这个县委书记?一般也都是到期才换,但也有一直连任多届也不换的,这种一般都是本地出身,对家乡情况很了解,群众也服气。曲书记就是本地人,不过不是长宁县人,是蒲宁市旁边另一个县的,江省本地人。

作者有话说:

调整一下,千灯镇人口不足2万人。玉龙县的原型是安徽金寨县,2018年人口60多万人,80年代算他40万人吧,就算是安徽省的大县了;下辖12个镇、11个乡,平均算一下,一个乡镇的人口3万左右。现在修订为长宁县人口不足40万,千灯镇人口不足2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