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都市言情>寒门母子> 第三百八十八章 变味 (节日同庆,四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八章 变味 (节日同庆,四更)(2 / 2)

原本,“棉花大人”是棉花种植户因为增加收入而感激楚清,给楚清起的爱心绰号,现在已经变成“坏官”的代名词了。</p>

建议增加禽畜养殖,这件事说起来不是楚清瞎出主意。</p>

密侦司是有地图的,每次楚清出行前都会先研究地图,然后再根据设想的路线,找出相应的《县志》、《乡志》进行琢磨。</p>

而不是到一个地方,现去了解这个地方的水土,那样全靠两条腿、两只眼睛,去走、去看,一年也走不完几个地方啊。</p>

比如说义斌府,它和宣慰府、吉顺府都是与新伦州交界的州府,在新伦州还是旧东伦国时,这里就是边境。</p>

边境什么户籍的人最多?军户。</p>

军户是官府指定出军的人户。入军户后,世代为兵,社会地位低下。</p>

大宣朝的人口基数小,军力弱,虽然有军户作为支撑,但是远远不够,当年跟东伦小国作战,都需要大量征兵,就可见一斑。</p>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的胜利,都离不开后勤补给的重要作用,其中的粮食补给,在历朝历代都是重中之重。</p>

只靠从百姓处征收税粮,远远不足以供应战时的需要。</p>

所以通过多方并举的方式,解决后勤问题,即从百姓处征收,军队再自主解决一部分,以达到减轻国家压力的目的。</p>

所谓,“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昔汉武以屯田定西戎,魏武以务农足军食,定伯兴王,莫不由此。”</p>

现在新伦州的棉田,就是军屯,只是不是用来解决粮食问题。</p>

像义斌府这些原先的边境州府,仍然有大量的军户,就是为了解决军粮的问题而存在的。</p>

只是现在,驻军已经都东迁到新伦州,但是军户还都留在此地。</p>

这些军户,很多男丁都死在战场上,家里没有壮劳力,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种地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相当大的负担。</p>

而且这里的地势偏高、土质相较江南六府来说,算是贫瘠。</p>

劳动力不够,那就只能力求精耕细作,保证这些土地中相对肥沃的那部分能够有好的产量。</p>

这样一来,就有不少田地慢慢荒废。</p>

但是粮税不会因为因此而降低,尤其遇到灾年或者战乱,反而要求缴纳更多的粮食。</p>

重体力劳动不适合这些缺少壮劳力的家庭,而这种家庭又不在少数,因而楚清在调查过当地的土壤和劳动力结构之后,建议这些家庭进行禽畜养殖。</p>

这样,一来能够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二来,肉价总是远远高于米价的,他们有了收入,缴不满粮税时,可以用银钱补充。</p>

当然,楚清会收购他们的禽畜粪便,也可以给他们增加收入。</p>

这也只是建议。</p>

但是军户们很是高兴,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不难。</p>

这里气温高于北方,孵化鸡蛋比较容易,不用像北方那样,要整日砍柴烧炕,给鸡蛋保温。</p>

而且那时候楚清大量招工伐木开荒,军户们利用农闲时间也赚到些银钱,可以购买鸡蛋,自己孵化。</p>

现如今,他们自己留下的鸡苗已经长到二、三斤重了,而且他们还卖出不少鸡苗,赚了钱。</p>

甚至有些家里没有成年男丁的老弱军户,专门靠孵化鸡苗赚钱。</p>

但是同样的建议,到了这“拳头五县”就完全走了样,变了味。</p>

知县们张贴告示,然后守着告示的衙役给宣读、讲解,内容是:司棉员外郎下令,全体农户养殖鸡鸭,每户不得少于五十只。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