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2章 断其归路(2 / 2)

这对于羌、氐异族来说实在是太艰难了。

所以天水郡以南的地方数十年来未再遭受异族人的入侵。

木门古道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的。

但是刚才杨锋所讲述并不是这个故事。

而是发生在木门的另外一件事。

三分魏蜀吴的后期。

诸葛亮身为蜀汉的三军统帅六出祁山。

想要收复大好河山。

司马懿率兵严防死守。

令粮草不足、兵力不多的诸葛亮十分挠头。

于是诸葛亮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假装粮草供给不足。

命令将士们在生火做饭的时候特意增加数百个锅灶。

按理说要做出粮草不足的假象。

应该是减少锅灶的数量才对。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增加锅灶呢?

因为他对司马懿的性格有深入的了解。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诸葛亮就是根据司马懿多疑的性格特点故意给他下的套。

后来司马懿在登山观察地形的时候。

发现诸葛亮部下的军队在做饭时浓烟滚滚。

当即认为是诸葛亮的粮草出了问题。

增加锅灶只不过是诸葛亮的疑兵之计罢了。

于是司马懿暗中命探子密切关注诸葛亮的动向。

觉得诸葛亮一定会在短时间悄悄的退兵。

三天之后。

探子传回了消息。

诸葛亮果然在黑夜里悄悄退兵了!

司马懿大喜。

派出部下的大将张郃追击诸葛亮。

一路追杀到了木门。

结果张郃却发现这一切不过是诸葛亮设下的计谋。

因为他刚刚进入木门。

四周就出现了无数的伏兵。

一根根羽箭雨点般的飞来。

直接把张郃和他的部下们当场射杀!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司马懿是真的没有看出诸葛亮的计策吗?

还是他故意借刀杀人?

把威望、地位不在自己之下的张郃推出去送死?

再往深处想。

司马懿当时在魏国位高权重。

可谓是一手遮天。

他为什么能拥有那样的地位?

就是因为诸葛亮的威胁太大了!

魏国的当权者为了防止诸葛亮攻城略地。

不得不重用了司马懿。

司马懿故意采取防守的姿态。

并不完全是因为他忌惮诸葛亮。

诸葛亮固然极具威胁。

可若是击败了诸葛亮。

司马懿还用什么来维护自己在魏国的地位?

所以他装作中计的样子。

故意把主战派的核心人物张郃送到了诸葛亮的弩箭之下。

这样一来司马懿就可以继续施行他的防守战术。

就可以继续稳固他在魏国的崇高地位了。

司马懿只用了一个小手段。

就达到了好几个目的。

这才是杨锋刚才所讲的故事重点。

当然了。

他把故事中所有的人都绥滨换了个名字。

麾下众人又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当然猜不到故事中的那些人是谁了。

只是把这个故事当做了一个故事来听的。

并且在听完故事后。

对诸葛亮的智慧和司马懿的老谋深算赞不绝口。

杨锋之前所说的一般般。

其实就是暗指司马懿。

他之所以能做到一石三鸟。

并不是因为他手段高明。

而是当时的魏国当权者太过愚蠢!

连祖上曹操的三分呢智慧都没有!

但凡他聪明一点点。

也不至于把曹操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于司马懿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