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五百零五六 进占海州卫,何不筑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零五六 进占海州卫,何不筑城(2 / 2)

对于兵力不足的建虏来说,这是比较难受的地方。原本的亦兵亦民的状态,将被打破,造成更严重的人力紧张。</p>

而且,不仅仅是辽南要紧逼近身,还有辽东。鞍山驿、连山关、本溪,甚至是鸦鹘关,都将是这样的状态。</p>

祖大寿点着头,称赞之余也有些感叹,</p>

辽镇为什么会被朝廷裁撤,东江军的崛起是一方面。另一个缺点便是在辽西修筑城池,太过耗费钱粮,朝廷不堪重负。</p>

耗费钱粮也就算了,还没有什么战绩。当然,如果没有替代者,朝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p>

可事实上,东江镇已经屡战屡胜,辽镇却还自我感觉不错,想着能拿一把。最后的结局,完全是自作自受,不作不会死。</p>

坚固而高大的城墙,确实能给守军带来信心,防守得当,也能给进攻一方带来重大的伤亡。</p>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攻击方法的多样,反倒会使过于依赖城墙的守军带来沉重打击。</p>

比如坑道爆破,比如巨炮轰击,都能使守军付出惨重的伤亡。关键的是,东江</p>

军已经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对于进攻坚城,并没有畏难心理。</p>

郭大靖对于祖大寿的观点不甚赞同,但也没有马上反驳,只是淡淡地笑着,说道:</p>

此时,李维鸾骑着战马迎了过来,躬身施礼,</p>

郭大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p>

祖大寿也赞道:</p>

李维鸾笑了笑,说道:</p>

郭大靖伸手示意了一下,李维鸾在前引路介绍,三人带着几个亲兵,开始巡视海州卫城。</p>

三协官兵渡过海城河,也就意味着占领了另半个海州,以海城河为界,北为军屯,南面则军退民进,要安置数万的辽镇官兵及家眷。</p>

赶在这个时间光复海州卫城,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不误春耕。军屯田地的数量和收成,对于军队的后勤供应,还是极为关键的。</p>

象豆类、苜蓿、蔬菜等作物,既是军队的伙食,也有战马的饲料。而由于气候的影响,老百姓很少种植,他们多种土豆、黑麦和玉米。</p>

海州卫城周围六里五十三步有奇,,城内有东山。山虽小,但树木葱茏,基岩***,日后可成为园林。</p>

郭大靖抬头看着,笑道:</p>

李维鸾点着头,又略有遗憾地说道:</p>

祖大寿深以为然,说道:</p>

正因为保险,这里才要建成后勤基地,屯积大量的粮弹物资,以备平辽灭虏的大决战。</p>

郭大靖却并不认为构筑防御工事是多余,粮草重地,保证万无一失怎么做都不过分。</p>

众人在到处都充满残破意味的城中走了一圈,虽然建虏拆毁了城墙,还在城内放火烧屋,但还是比在荒地中建立基地更加容易。</p>

城中道路都是铺就的,修缮打扫一下,便是极好的。房屋大半烧成了残垣断壁,需要重新建筑,可地基是好的,也省了规划的时间。</p>

总之,海州卫城内的不少建筑设施还是能够利用,或是大大减少了修筑的速度。</p>

祖大寿在辽南也呆了一段时间,心中也有些疑问,那就是东江军似乎不热衷于修筑城池。</p>

在他的观念中,没有城墙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城池。没有安全感啊!</p>

终于,祖大寿还是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带着试探的性质。</p>

郭大靖愣了一下,看了看祖大寿,摇头道:</p>

李维鸾眨巴着眼睛,理解了祖大寿的意思,这曾经也是他向郭大靖建议过的事情。</p>

李维鸾在旁解释道:</p>

祖大寿有些发愣,没想到郭大靖等人竟然是这样的思维。而且,从李维鸾口中说出,也表示得到了大多数将领的认可。</p>

尽管壕沟胸墙加犀利火器,已经足以抵御敌人的进攻,但这种反传统的观念,还是让他不太适应。</p>

郭大靖也明白</p>

了祖大寿建议筑城的原因,微笑着说道:</p>

现有的城池可以保留,甚至在损毁不严重的情况下进行下小修缮。可象海州卫城已经拆毁,只为增加居住其中的军民的安全感,重建就没有什么必要。</p>

被动防守不是郭大靖所崇尚的,之前的倚坚防御,只是权宜之计。培养出一支纵横驰骋,充满主动进攻欲望的强军,才是他的理想。</p>

况且,火枪将在民间进行发放,郭大靖要打造出全民皆兵的新辽东,提倡开拓进取的冒险精神,修筑已经不可能遭到外敌进攻的城池,又有什么意思?</p>

显然,这些都与将来的发展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p>

平辽之后,马放南山,享受安乐,不思进取,自然是祖大寿这样的想法。</p>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