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五百零四章 发动的准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零四章 发动的准备(2 / 2)

郭大靖与祖大寿又闲聊了片刻,便各自离去,忙活个人的事情。</p>

辽南兵团先行发动,依仗着雄厚实力,进占海州,并伺机向鞍山驿推进,能够牵制住大部分的建虏。</p>

春耕之后,辽东的部队也要展开进攻,蚕食建虏的前哨阵地,逼近其防御要点,主要是连山关和孤山六堡。</p>

连山关作为辽阳的东面屏障,是建虏必须要守住的。与鞍山驿的作用一样,能够使辽阳不会直接遭到进攻。</p>

孤山六堡则是本溪和鸦鹘关的前哨阵地,维持着辽沈在南面的整体防线,作用也极重要。</p>

这样算下来,建虏的兵力已经不敷使用。只有进行动员,征召少年兵、胡子兵;再就是召蒙古诸部出兵,扩充汉军。</p>

即便如此,在总兵力上,东江军依然处于优势。建虏各种招术用尽,在兵力上缩小差距,可东拼西凑的人马在战力上,却难以弥补劣势。</p>

现在,不需要什么谋略计策,就是凭实力稳扎稳打。</p>

拼兵力,拼火力,拼后勤,耗尽建虏东山再起的资本。</p>

等到建虏向北方败亡时,墙倒众人推的局面是可以预见的。那些原本投靠建虏的蒙古诸部,也会露出爪牙,为了将来而狠狠地反咬上一口。</p>

祖大寿走后,郭大靖才拿出书信,满脸温和地展开阅看。</p>

家书抵万金,虽然有些夸张,但对于郭大靖来说,却是难得的心灵上的放松和愉悦。</p>

藤野英在信中絮絮地讲述着家里的大事小情,重点毫不例外是在女儿身上。什么会爬了,一逗就咯咯笑个不停,又长胖了等等。</p>

这丫头,越来越取代了自己在藤野英心中的位置,郭大靖心中愉悦的同时,也不免有些吃味。关心自己的话语不多,全是孩子的事情。</p>

看来,女人作了母亲,大概都是这个样子。郭大靖无奈地表示理解,自己安慰着自己。</p>

…………………</p>

虽然还未到播种的季节,但春耕已经在东江镇地盘开始。</p>

因为大牲畜还不是很充足,能买得起的百姓还是少数,只能是官府组织,统筹使用,由南至北,逐个地区地开始翻地劳作。</p>

先是金州,再向东在沿海地区扩展,最后则是向北,大片的土地基本都不会落下。</p>

随着海冰的消融,数万辽镇军民和大量移民不断涌入,被分配到辽东辽南,立刻投入到这热火朝天又充满希望的劳作当中。</p>

为了保证春耕播种,辽镇的两万官兵暂时没有编入军队,而是成为劳作的主力。</p>

当然,他们也不是白白地劳动,按照家人的多少,以及认领田地的数量,他们也是在为自家耕种。</p>

一个个村屯住进了居民,改变着辽东的萧条和荒芜。很多百姓住得简陋,但这是暂时的,春耕过后,他们才有精力去改造房屋。</p>

一年之计在于春,百姓们都知道此时不能偷懒,那可是关系到一年的收成,能否吃饱肚皮的大事。</p>

荒地还冒着缕缕青烟,杂草、灌木已经化为了灰烬,在翻地后,将成为作物生长的养分,使作物的长势更好。</p>

高嘉亮柱着锄头,深吸着弥漫着焦糊和烟火味道的空气,咧着大嘴,露出畅快的笑容。</p>

这一大片田地,便是分给他家的,足有三十亩。现在烧荒完毕,只等着官府的耕牛或马匹到位,犁开翻土,就能进行耕种播种了。</p>

妻子从田地那边走过来招呼着,身后还跟着蹦蹦跳跳的小丫头。</p>

高嘉亮大声应着,扛起锄头走过去,和妻女一起向村子方向走去。</p>

妻子有些担心地说道:</p>

高嘉亮想了想,说道:</p>

为了保证总收成,这三十亩田地种什么作物,官府也是有规定的。土豆、玉米、黑麦,就这三样儿。</p>

但在规定的同时,也给百姓留了一定的余地,也就是十分之一的田地可以自由耕种。</p>

毕竟,那时候的农民都是自种自吃,象每家都有的菜园子,人们可没有买菜吃的习惯。</p>

除了蔬菜,农民还可以种些油料作物,官府建议的是花生。有很多百姓会种向日葵,都是为了生活更加方便。</p>

高嘉亮已经打算好了,三亩自由地分别种上蔬菜、花生、土豆。秋收之后,光是这一亩土豆,也够全家吃上两三个月。</p>

而妻子的担心也不是多余,好不容易有了自家的田地,能不能保证温饱,全看这一年的收成。</p>

官府虽然答应会组织耕牛马区,为百姓们翻地犁地,可万一出了意外呢</p>

,临到头再误了农时,后悔都来不及。</p>

新村子还没有分配公共的耕牛,只有十几副脚踏犁,算是应急之用。夫妻两个辛苦点,一天也能犁个一亩半亩的。</p>

妻子伸手牵过女儿,对丈夫缓缓说道:</p>

高嘉亮连连点头答应着,他又何尝不是饿怕了,家里没余粮,光靠着官府分发的,到底是心里没底。</p>

何况,第一年是赋税最低的,接下来的三年会逐年提高,把官府养活他们的粮食给还回去。</p>

也就是说,第一年要是收成好,就能留下大部分。换谁也能卖力地干,多收多得嘛!</p>

进到村里,路过村公所的时候,便看到人们在忙碌着。一打听,竟然是刚来了通知,官府明天便派牛马来耕种。</p>

妻子脸上绽出笑容,</p>

高嘉亮更是笑得开心,浑身又充满了力气,脚步也轻盈起来。</p>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