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三百六十章 代善授首,百姓之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章 代善授首,百姓之苦(2 / 2)

潘家口守备金有光,遣其中军范民良、旗鼓蒋进乔赍书来降,擢为游击,给与札付,赏衣一袭、缎一匹。</p>

马兰峪参将率马兰峪城中人归降之,其中答应官一员、生员八人,各赏缎一、妇人一。</p>

建虏攻克固安,选美女二十,进献给皇太极,皇太极又赐与诸贝勒贝子。</p>

在战争中的女人,特别是漂亮的女人,受到的苦难更加深重,遭到的蹂\更加惨痛。</p>

有受辱后自杀寻死的,也有忍辱苟活的,都是受害者,谈什么贞节烈妇,那是道学先生的无耻言语。</p>

远方的枪炮声隐约可闻,战事还未全部停息,百姓们的心里也没有完全安定。但至少能够松口气,寄希望于解救他们的东江军,不会让建虏再打过来。</p>

与惊魂初定的百姓们的情绪相反,在一处小洼地里,却聚集着一群大难临头、死在眼前的汉奸。</p>

这里面有降虏的官吏和生员,一下子从押送人员变成了阶下囚,他们流露出恐惧、悔恨、愁苦等等情绪,表情不一而足。</p>

什么官职、钱财、女人,全都灰飞烟灭,他们也知道接下来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凄惨。</p>

马蹄声由远而近,百姓们有些恐慌,汉奸们不由流露出希望。</p>

但让他们失望了,那是一千多获得了战马的枪骑兵,向东面的迁安赶去。</p>

远方的枪炮声停息下来,战斗结束了。对于老百姓,可能不明白这样的军事常识,喝到了热粥,没有打骂,甚至是死亡,才是现在的重点。</p>

魏庆和把粥碗递到妻子手中,看着她小口小口地吃着,脸上灰土依旧,但眼睛却慢慢透出了神采。</p>

哭泣声逐渐停了下来,泪总有哭干的时候,这又是在大庭广众,再有悲伤苦痛,也要强自压在心底。</p>

以后会如何,很多人都是茫然,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至于寻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绝决的心。</p>

“该吃吃,该喝喝。”一个大兵瘸拐着走过来,呵斥道:“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p>

虽是呵斥,可也是开解,刚还哭啼啼的,现在端起碗吃饭,总还有点抹不开面子。</p>

几个女人默默地盛粥,低下头不声不响地吃了起来。</p>

巧英偷眼看了下这个长着胡子的士兵,年纪好象不大,就是胡子看起来岁数不小。</p>

“俺们郭大将军说了,想回家的发路费发粮食,不想回家的可以随俺们去辽东。”</p>

赵石头登上了高处,大声对着周围的百姓说道:“在辽东,俺们东江军已经收复了金州、复州,建虏被打得屁滚尿流,不敢进犯,这些你们都听说过吧?”</p>

他扫视着众百姓,可只看见有些呆呆的目光,并没有人回应。</p>

“听说过,今年春天还献俘京师呢!”巧英不知哪来的勇气,声音不大地说了出来。</p>

赵石头脸上露出了笑意,冲着巧英点了点头,望向百姓们,继续大声说道:“到了辽东,东江镇给你们盖房,给你们土地,都是肥得流油的黑土地。”</p>

“东江镇的赋税是十取四,收得多缴得多,收得少缴得少,若遇灾荒,不仅不用缴粮纳税,还有赈济粮发放。如果家里有当兵的,军属有优待政策”</p>

郭大靖希望能带着批移民回到辽东,开春就能开垦更多的土地,并增加东江镇的综合实力。</p>

为此,他拿出了足够的诚意。要知道,在此时的明朝,不管你收成多少,赋税是固定的。就是颗粒无收,也不能少缴一分银子。</p>

而经过建虏蹂\、掳掠的百姓,或许会打消很大的顾虑。那就是,总觉得辽东是四战之地,京畿地区是安全的。</p>

再就是那些被侮辱的女人,她们或许觉得无颜见亲人,无颜见乡亲,怕被人指指点点,风言风语。</p>

辽东将在这传统的封建社会,给她们提供一个不受歧视、重新生活的机会,只要她们还有求生的欲望。</p>

“耕地的,会各种手艺的,哪怕会缝补、浆洗,在辽东也是有一技之长,能够吃饱肚子”</p>

巧英的眼睛亮了一下,她看到,有几个年轻女人的神情,颇为意动的感觉。</p>

辽东是战乱之地,处于战争中的人们也是宽宏的。那些失散的亲人,尤其是妇女,受辱后重聚在一起的,并不少。</p>

大多数的人们都选择了理解,选择了接受,并用自己的安慰和善待,去抚平她们心中的伤口。</p>

多些妇女,也是一部分力量。让军中的那些光棍汉,能够成家立业,也是郭大靖希望的。</p>

“你们好好考虑考虑,全凭自愿。”赵石头挥了下手,uu看书说道:“没事儿了,你们休息吧!”</p>

百姓们直到赵石头走开,才开始议论纷纷,颇有些动心的,但也抱有疑虑。</p>

此时的大明,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p>

地主豪绅想方设法地偷逃赋税,很多自耕农也往往要把土地挂靠在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p>

这就出现了怪现象,承担着全国大多数赋税收入的,是只占少部分土地的自耕农和小地主。</p>

风调雨顺还好,遇到灾害,再加上征派的辽饷,自耕农和小地主的破产就很常见,沦为流民或佃农。</p>

而且,明朝自张居正变法后,随着一系列的赋役改革和一条鞭法在全国各地的展开,从而使白银在田赋收入中占居了主导地位。</p>

老百姓手头哪有多少银子,辛苦耕种一年,收获终归是要换成银子,再向官府缴纳赋税。</p>

而每到缴纳赋税的时候,官商常常便会勾结,压低粮价。等赋税缴纳完毕,粮价又会上涨。一来一去,老百姓差不多要受到两道剥削。</p>

所以,赋税收纳实物,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惠民之举。同时,分成制又是一种动态的调节,有利于在灾年减轻百姓的负担。</p>

要说辽东有什么能够吸引百姓移民的,除了土地,就是政策,尽量让百姓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p>

而换到整个大明,再好的政策,只要对官吏士绅商人不利,都不会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反倒会被曲解成害民之政。</p>

官僚阶层已经腐化了,或者说他们已经与大地主、大商人成为了利益共同体,只会执行对他们有利的政策。</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