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锅,俺来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锅,俺来背(2 / 2)

旁边有人笑了起来,说道:“还五十亩,小家子气。要是有耕牛的话,就要它一百亩。”</p>

“一百亩更好。”张膀看向笑着的人,赶忙堆起笑脸招呼道:“是李二叔啊!”</p>

李二叔不到五十岁,可辈份高,在村子里谁都得称呼一声。他笑着冲张膀点了点头,说道:“要去北金州的话,咱俩家搭个伴儿。”</p>

“好啊,好啊!”张膀立刻觉得自己的冲动决定是对的,连连点头。</p>

在哪里过得好,哪里就是家。在广鹿岛能吃饱,在南金州有存粮,在北金州好好干,还能差了?</p>

二柱子自诩消息灵通,可对一百亩这个数目,还是不太相信,疑惑地问道:“真能给一百亩,不是军属也行?”</p>

李二叔笃定地说道:“种多少地交多少收成,官府只怕田地荒着没人种。你小子不是金州人,不知道金州有多少土地。想想金州现在有多少人,还怕田地不够吗?”</p>

军、民、工,这是金州的三大支柱。没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p>

连建虏出兵都知道抽调,比如每牛录抽十,抽十五,不一而足。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当兵打仗,正常的生产也要保证。</p>

没有充足的后勤,不能自力更生,军队吃什么,用什么?全民皆兵是可能的,但全民当兵就是扯淡。</p>

这个道理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被老祖宗研究明白,并形成了一定的章程。</p>

比如秦国,动员率已是极高,可从五千到一万户的人口中,也不过是抽取两千数百人从军。</p>

《孙子兵法》: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处骚动,怠于通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p>

也就是说,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十万军队出征需要七十万个家庭供养,按一家五口按算,兵民比例为1比35。</p>

这里的兵指的是全脱产服役的,除了打仗啥也不干的。</p>

而在农耕社会,历朝历代都尽可能的降低征兵成本,严格控制完全脱产士兵的数量,并保证有大量的不脱产后备兵源。</p>

不脱产兵源平常劳作,农闲时进行训练。这样就既保证了大量的男丁拥有军事素养,又不耽误生产。</p>

现在的金州也是相近的制度,除了百姓耕种外,军队也会轮换戍守,对军屯的田地进行耕作和种植管理。</p>

所以,就算人人想当兵,官府也不会招收,要依据总人口的比例,以及生产效率来扩充。</p>

当然,平时和战时,春秋战国时和与生产力得到发展的以后的朝代是不一样。三国时的比例达到过1比15,隋朝时达到过1比20。</p>

而东江镇目前的扩充也接近了极限,如果不是高产的土豆,以及大量购进耕牛,也难以支撑数万的人马。</p>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则是地盘小,运输方便,损耗极小。</p>

辽镇则相反,屯田的收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完全靠外运粮草物资,对大明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p>

深刻的教训可以参见隋炀帝征伐高句丽,一场数十万人的千里远征,保证后勤的人数还要翻倍,直接导致国力耗尽,迅速崩溃。</p>

如果说是关宁锦防线,或者是辽镇,拖垮了大明,可能并不全面,但确实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p>

民兵们走在寒风中,押运着大车物资,离南关防线是越来越近,关系也越来越熟络,唠着聊着,说着自己的憧憬和计划。</p>

“胜利是肯定的。”李二叔毫无担心的样子,微笑着说道:“知道大连港那儿的镇子吗,叫大连的。”</p>

“是军官眷属的住宅区,听说还要扩建,变成大城呢!”有民兵抢着回答道:“二叔,您是说那里的人都没走吧?”</p>

李二叔用力点着头,说道:“毛帅、郭将军的家眷都在那儿住,人家都稳如泰山,咱们慌个啥?”</p>

众民兵纷纷附和,经此提醒,心中愈发安定了不少。</p>

离南关防线已经近在咫尺,哨卡的盘查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显示出临战气氛的紧张肃杀。</p>

而在南关防线的阵地上,守军已经严阵以待,军官们纷纷登上炮台,举着望远镜观察着终于开过来的建虏。</p>

郭大靖放下望远镜,露出带着轻篾的冷笑,很想高声喊给皇太极听,“你咋才来捏?”</p>

这是一场几乎全是热兵器对冷兵器的大战,双方兵力相当,怎么也不会有打败的道理吧?</p>

三百多门青铜迫击炮,上百架抛石机,上万枝轻重火枪,上百门佛朗机炮,这是守军的装备。</p>

上千楯车、云梯、撞车,然后就是盾牌、刀斧、长枪、弓箭。</p>

虽然都骑着战马,看起来黑压压一片,可建虏与东江军已经存在了巨大的代沟,或者说是差距。</p>

如果是野战,凭骑兵的机动,以及集团冲锋的威势,郭大靖还不敢确定能否抵挡。但倚坚防御,火器完胜刀枪,应该是毫无疑问的。</p>

楯车、重甲?!看你们有多少。人命,看你们舍得丢下多少?</p>

郭大靖腰背挺直,微眯着眼睛望向远方。不用望远镜,他似乎也能看到建虏,看到皇太极那个死胖子。</p>

皇太极没有望远镜,也没有太过靠近,勒住战马,远望着前方绵延十数里的工事。</p>

炮台、壕沟、鹿砦或拒马,再加上遮护身体的战壕胸墙,不外乎如此。</p>

大半年的时间,敌人是有时间修筑起一道城墙的,哪怕是数道木栅,也是皇太极所熟悉的。</p>

可现在,这样的防御工事,每一样拿出来都不算新奇,但组合在一起,让皇太极微微皱起了眉头。</p>

亲眼所见,才确信东江镇的战术打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而辽西的关宁军除了红夷大炮,却十几年如一。</p>

这好象不太合理呀,自从新的明帝登基,对东江镇好象就是打压,缺粮断饷的东江镇拿什么更新装备,又凭什么敢在陆地上与建州勇士对抗?</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