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二百五十章 全力备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章 全力备战(2 / 2)

谷逦

这是最经济的构筑防御据点的办法,速度也是最快的。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火力要猛,足以粉碎敌人的进攻。

郭大靖仔细推演过,按一营五千人来算,在火枪装备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重火枪有一千枝的情况下,再辅以火炮的轰击,就足以达到标准。

所谓的标准,就是能够抵挡两到三倍,甚至是再多一些敌人的攻击。

既然刘兴治问到了,郭大靖也没有隐瞒,集思广益嘛,自己一个人的思路和推演,总不可避免地会有漏洞。

而且,刘兴治和几个军官就在身旁,索性开一场小型研讨会也挺好。

随便找了块空地儿,郭大靖便一屁股坐下,又招呼着刘兴治等人围坐下来,拿木棍在地上划着轮廓,讲述起自己的设想来。

“便以盖州卫城为例,虽然城墙有所损毁,但也不用着力修补,而是稍加修缮,布置火枪火炮,取居高临下之势。在城外挖掘阻断壕沟,布设鹿砦拒马……”

随着郭大靖的讲述,木棍在地上划来划去,一个简单的布防图逐渐成形,呈现在众人面前。

除了简单易造的迫击炮,制造技术已经成熟、仿制几十年的佛朗机炮,也将成为东江镇军队装备的主要火器,发挥其射速快、较为轻便的优势。

再加上轻重火枪的梯次布置,被壕沟、鹿砦、拒马等障碍限制了冲击速度的敌人,将处于层次性的火力打击之中。

“……至少要有三道战壕,也就是三道防线,相距二十余步,再加上城基上的部队,共同形成纵深防御……”

“……敌人若冲到近前,第一道战壕的士兵要敢于冲出迎战,以多打少,用刀枪进行肉搏,将敌人击退……”

再犀利的火器,再好的战术布置,也需要有力的部队来执行。一触即溃的孱弱军队,用什么武器,采取什么战术,都是白搭。

郭大靖划了一条长线,又标出了几个圆圈,并作了解说,“从辽沈南下,必经盖州卫、熊岳驿、得利赢城、栾古关……而我军的防线越向北推进,沿海的红咀堡、归服堡这条路线,建虏就越不可能走。”

一条是主要驿路,从金州向北经复州、盖州、海州,到达辽阳,再至沈阳;另一条则是沿海的烽火堡寨,出了金州便沿着海岸线向东延伸,直到九连城。

说白了,这是两个方向,在金州的北部与复州的边界,才离得最近,然后就分道扬镳了。

正因为这样,郭大靖才力主把防线尽量向北推得远一些。这样就省了防御偏路,或者只用少量人马就能以防万一。

按照当时的运输工具和道路情况,大军行进,即便都是骑兵,只要携带粮草物资,就很依赖大路,也就是辽南的主要驿路。

所以,郭大靖看似随便举的例子,但实际上,他确实很看好盖州卫城。

盖州卫城是洪武五年由指挥吴玉创建,洪武九年靖边侯开广南面,砌砖。周长五里八十八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一丈八尺。

可以看出,这算是个中型的城池,周长五里多,只相当于南关防线的一半,但却比周长一里三百步的旅顺堡要大不少,比周长六里多的宁远城要小。

城池太大,需要的兵力多,防守的范围大,也不好防御。城池太小,只能驻个千八百的兵,实力太弱。

盖州卫城的大小可以说很合适,驻兵一协绰绰有余,还能屯积不少粮草物资。

更重要的是,盖州卫城西面便是海,隔海相望则是连云岛。连云岛在盖州卫西北十五里,大青河口外。《明史·地理志》盖州卫:“有连云岛,上有关。”

连云岛本为盖州海边一座突兀的孤岛,一面倚海,三面环河,占地近四平方公里。因其山控河海要塞,地扼边防险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贞观年间,唐太宗率军征辽,便在此驻军;辽金时,亦在此进行过激战。

明初,在辽东广设卫所时,辽东都司在此设关,是为连云岛关。关设墩架,驻兵瞭守。

盖州卫城东北有石城山。又北有平山,其下有盐场。又东有驻跸山,西滨海,有连云岛,上有关。又东有泥河,南有清河,东南有毕里河,下流皆入於海。

又南有永宁监城,又西北有梁房口关,海运之舟由此入辽河,旁有盐场。又东有石门关。西有盐场。北有铁场……

正因为盖州卫城是按照战争要求修筑的,周边还有多处的烽火墩台,兔儿岛墩、归州墩,白狼山墩等,可以很快形成一个比较坚固的防御体系。

所以,郭大靖最为看好此地,认为足以建成辽南大基地的北方防线,保卫金、复、盖三州的广阔地区。

当然,在刘兴治等人看来,直接把防线推进到盖州,这步子迈得委实有些过大了。只不过,郭大靖在举例子,他们也没太当真。

“几千人日夜掘壕的话,两天就差不多能够完成。”刘兴治估摸着,伸手划了一个圈,表示这是围城或围寨的壕沟战壕体系。

仇震泰点了点头,说道:“建虏得到消息,调集人马,再赶来袭攻,两天的时间未必能够做到。”

“就算是三四天时间赶到,建虏也要轻骑疾进。”一个军官很笃定地说道:“没有攻城器械,他们只能是撞个头破血流。”

郭大靖笑着点头,这就是快速构筑野战防御工事的有利所在。

虽然没有高大城池那么坚固,但倚仗着火器的犀利,依然能够抵挡敌人仓促赶来所进行的袭攻。

要象辽西那么筑城,没有数月时间是难以完成的。不仅耗费钱财,更充满了变数。建虏和你玩建了拆,拆了建的游戏,大明有多少钱能填这个无底洞?

况且,修起锦州、大凌河等城,看似收复失土,但对建虏并没有太大的威胁,反而是自己跳进了坑里。

宁锦之战的结果,就能看出建虏的围城打援非常毒辣,而没有野战能力的明军根本无法破解。

从锦州到辽沈,还有广宁地区作为缓冲,建虏就算不来打你,你还能继续东进不成?

拉成一条线的堡垒推进,除了消耗粮草钱财,除了给建虏制造围城打援、个个击破的机会,还有什么价值?

唉,算了,不说了,不想了,实在是令人郁闷之极。

你一言我一语,对于郭大靖所提出的新防御体系,众人或提意见,或说建议,或作假设推演,在热烈的气氛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

崇祯元年七月,新上任的登莱道王廷试上奏朝廷,东江镇核定兵员为三万六千,即天启帝所定的兵员数额。

崇祯元年十月,朝廷以毛文龙在天启年间多领军饷为由,下令东江停发军饷。

没错,不仅是裁饷,而是断绝粮饷。

崇祯的绝情冷血在此时显露无遗,以兵额三万六千为凭,清算天启年间超出此额的部分。

因为毛文龙在天启年间报的是东江镇军民的数量,朝廷即按十五万兵,每人每月七钱银一斛米来发放。

当然,朝廷发的数量到了东江镇,能有七成就很不错了。剩下的,都被文官给“漂没”了。

现在呢,崇祯却只算兵额,不算东江镇的百姓。而且,天启历年超出此额的部分,都算是毛文龙冒滥。

更令人齿冷的是,崇祯不仅是断了东江镇的军饷,还以此为凭,追讨天启历年超出此额的部分。

毛文龙立刻上疏申辩,再次揭露东江镇粮饷一直是拖延,且缺斤少两,数额发放不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