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二百三十二章 改造燧发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二章 改造燧发枪(2 / 2)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那便把铸造零件的工作交给新手或学徒,熟练工匠专心改造枪枝。某会先调一营兵回来,轻重火枪差不多有一千多枝,工坊要以最快的时间改造完成。”

赵青山躬身领命,又指着其中一个工匠头儿,对郭大靖说道:“陈头儿认为要提高发火率,上好的燧石,以及燧石的打磨,也很关键。”

郭大靖深以为然,赞道:“陈头儿所言极是,燧石片的打磨也要交与工坊,就按你们的标准来进行。”

效果最好的打火石合金是不用想了,燧石的来源只能是来自于大自然界。

而天然燧石可以在山里或有鹅卵石的江河岸边寻找,因为燧石耐风化、耐腐蚀,往往会在突出其它岩石的风化面中找到燧石。

当然,燧石也有品质高低,有的容易打出火星,有的就稍微要费点力。

“发动金州军民,寻找上好的燧石,官家出钱收购,是否可行?”郭大靖虚心地询问道:“关于燧石的标准,你们能否定出来?”

陈头儿想了想,躬身道:“草民觉得倒不必出钱收购,搞得那么兴师动众。只要官上出个告示,让百姓们留意,捡到燧石后上交,稍微给点物资奖励,也就够了。”

举手之劳,不用刻意为之。郭大靖听明白了话中的意思,觉得倒也有些道理,便点头应允。

燧石分布广泛,有经验的百姓只要看颜色,或拿两块石头敲击闻味儿,就能找到燧石。

如果拿钱收购,可能会让很多老百姓专门去干这事儿,但燧石还真的不需要太多。而且,如何鉴定好不好,怎么收集运输,有点兴师动众了。

另一个花白胡子的工匠头躬身道:“大人,草民倒是听说山东青州附近有座庙山,盛产火石。”

郭大靖眼睛一亮,喜道:“好,某马上派人去山东。如果属实,买它一船回来。”

石头嘛,能值几个钱儿,估计还不抵运费呢!但如果真是上好的燧石,那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就不是钱能衡量的了。

双管齐下,一方面在金州搜集,一方面去山东采购,就肯定不会误事。

又与赵青山等人商讨了一会儿,确定了火枪改造的具体方案,郭大靖才起身离去。

撞击式燧发枪与火绳枪之间的技术差距,本来就不是科技方面的,而是思维上的。

只有突破了弹簧或者弹性钢片的制造障碍,改造火绳枪就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只不过要耗费些人力和时间罢了。

但燧发枪取代火绳枪,却意味着战场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加快了淘汰冷兵器的历史进程。

而早在1598年,也就是万历二十六年,法国的马汉已经发明了撞击式燧发枪,并得到了当时的亨利四世的召见。

但在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亨利四世被人刺杀后,燧发枪装备部队的进程便停滞了。

这一停滞,便是几十年的时间。算下来,郭大靖应该是早于西夷大量装备燧发枪,尽管只是提前了十几年。

当然,郭大靖根本没想过要争个什么第一第二的纪录。一切都是为了战争,为了提升战力,为了灭虏平辽。

燧发火枪,纸壳定装弹药,套筒式刺刀,郭大靖已经完成了其中的两步。准确地说,是两步半。

定装弹药已经在军队中普及,只不过是用竹管或木管,比纸壳还要稍差一些,但郭大靖并不准备在短期内进行改动。

拿着几杆样枪,郭大靖直接去了训练营地。第一批换防的部队再有几天就要入驻,藤野正等教官已经准备好。

“这就是大人所说的改造的火枪?”藤野正和几个教官被召集而来,围观摆弄着新式燧发枪。

郭大靖简单讲解了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了演示,介绍了燧发火枪的优点。

操作方法比火绳枪更加简单,可以说是一看就懂,只不过是动作的熟练程度不同罢了。

藤野正扳起龙头,再扣动板机,反复试了几次,观察着燧石敲击迸射的火星,缓缓说道:“只要火星能点燃引火药,优点就胜过火绳枪很多。”

所谓“背一里长火绳,打一场仗”,就是对火绳枪的夸张描述。

火绳枪使用的明火不仅要特别注意安全,还不利于隐蔽,特别是夜间,更加的明显,明军就吃过这个大亏。

郭大靖说道:“可能会略低于火绳的点火率,但总体来说,综合性能要强于火绳枪。”

一次敲击不行,那就两次、三次,动作并不复杂难做,扳起龙头、扣动板机就是了。

郭大靖静等了片刻,让藤野正和教官们熟悉一下燧发枪,便又开口说道:“新式火枪的换装,对于我军的影响,可并不是只让战士们熟练掌握那么简单,还涉及到行军布阵、交战厮杀的战术打法……”

火枪兵之间可以站得更加紧密,提高火力的密度;射速的提高,也将使轮射的队列变薄。原来需要五六个,现在三个差不多就成。

线列阵式的话,郭大靖只是略提了一嘴,并不准备现在就开始推出训练。

毕竟,战阵厚重一些,与建虏作战更有把握,更让他放心,也更让将士们有信心。

藤野正等人很快就理解了郭大靖所说的道理,部队的战术打法会有所改变,而换装训练就是基础,让士兵们形成习惯。

“军官的集训由郭某负责,火枪兵的换装训练,就交给诸位了。”郭大靖拱了拱手,说道:“训练期初定为一个月。”

藤野正沉吟了一下,谨慎地说道:“头一期的训练花费的时间可能要多一些,我等也要熟悉,也要摸索。”

郭大靖想了一下,点头同意。

他也只是把燧发枪的优点,以及对作战的影响,比较笼统地概括了一下,要落到实际应用,并不是那么简单。

要知道,包括藤野正等教官,对于燧发枪都是第一次尝试,要摸索、实验,也在情理之中。

只要不影响年底前装备全军的计划,郭大靖就能够满意。哪怕晚一些,其实影响也不大。

而按照目前工坊的改造速度,材料跟得上的话,一天至少五十多枝,完全没有问题。

现在,整个东江镇的工匠,大部分都集中到了金州。在适应了新的管理规章,又有更好的待遇和激励措施,武器装备的生产制造,将得到数倍的增长。

一边是改造原有的火绳枪,另一边打造新式燧发枪的工作也将放手展开。根据试生产的数据,人手足够、材料充足的话,月产能达到两三百枝。

最难的生产工序便是枪管的锻造,通常是用斜卷嵌套法,或者是短管拼接法,但都需要修内膛,费时耗力。

据史料所载,钻枪管的工时达到了一个月。这估计有夸张的成分,但确实是最为耗时的。

没有现代机床,倒是有木制的简单车床,钻头的硬度也不够,多数工作都凭手工,费时耗力也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对制造的器具和工艺颇为不满,但郭大靖也准备接受这样的生产制造速度。

一年两三千枝火枪,再从外面购买一些,基本上也就能满足东江军不断扩充的需求。

放眼大明,甚至是世界,又哪里有这样装备齐全的燧发枪部队。为此,郭大靖也应该足以自豪和骄傲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